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:明明准备了很久的演讲,一上台看到台下几十双眼睛盯着自己,瞬间脑子一片空白,想好的词全忘了,手不自觉地发抖,声音也跟着发颤?或者在重要的谈判桌上,对方几句话就把你问住,你想反驳却张不开嘴,较后只能憋屈地妥协?其实,演讲和谈判的恐惧,不是因为你能力不够,而是因为你没找对“拆解恐惧”的方法。南宁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就来聊聊怎么用具体的技巧,把那些让你腿软的“害怕”,变成能让你自信开口的“底气”。
南宁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为大家详述,为什么我们会害怕?——那些让你腿软的“隐形杀手”
先别急着学技巧,我们得先搞明白:恐惧到底从哪儿来?只有知道它的“套路”,才能对症下药。我见过太多人把演讲谈判的恐惧归结为“性格内向”“天生不会说话”,其实根本不是。恐惧的背后,藏着三个“隐形杀手”,你肯定也中招过:
1. “陌生感”:你对“舞台”太不熟悉了
想想看,你每天和同事聊天、和朋友吐槽,会紧张吗?肯定不会。因为这些场景你太熟悉了。但演讲和谈判不一样——你可能一年才上台演讲两三次,谈判更是遇到关键问题才会有。这种“低频场景”会让大脑自动进入“警惕模式”:“这事儿我没干过几次,万一搞砸了怎么办?”
就像我之前带过的实习生小林,第快速在部门汇报前,紧张到凌晨三点还在改PPT,结果上台头等句话就卡壳了。后来我问她:“你平时和我汇报工作,不是挺流畅的吗?”她说:“那不一样啊!平时就你一个人,今天台下坐了二十多个人,感觉自己像被审判一样。”你看,陌生的场景+陌生的目光,就是恐惧的头等个“帮凶”。
2. “失控感”:你怕“搞砸”却没准备“应对方案”
很多人害怕演讲,是怕“忘词”;害怕谈判,是怕“被对方问住”。本质上,都是怕“失去控制”——你预设了一个“完美结果”(比如演讲一字不差、谈判顺利签单),却没准备“如果不完美怎么办”的Plan B。
我认识一个做销售的朋友,有次和大客户谈判,对方突然抛出一个他没准备的问题:“你们的价格比同行高20%,凭什么让我们选你?”他当场就慌了,支支吾吾说不出话,较后单子黄了。后来他反思:“其实我知道我们的服务比同行好,但当时脑子里全是‘完了,要搞砸了’,根本没想起来怎么说。”你看,不是能力不够,是你没给大脑“提前装”应对失控的“应急预案”。
3. “评价焦虑”:你太在意“别人怎么看你”
这是较隐蔽也较折磨人的一点:你担心自己表现不好,会被贴上“能力差”“不专业”的标签。就像有人演讲时总盯着台下“面无表情”的人,心里想:“他是不是觉得我讲得很烂?”谈判时对方皱眉,你就开始慌:“他是不是不满意?我是不是说错话了?”
我之前参加过一个演讲培训,老师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:“听众其实比你想象中善良。他们来听你演讲,不是为了挑错,而是想从你这里得到点什么——知识、启发,哪怕是一个有用的例子。”谈判也是一样,对方关注的是“能不能达成共识”,而不是“你话说得漂不漂亮”。你越盯着“别人怎么看”,就越容易被恐惧牵着走。
演讲恐惧的“破局三板斧”——从“脑子空白”到“侃侃而谈”
搞清楚恐惧的根源,接下来就是“实战技巧”了。演讲的核心是“让听众听懂、记住、认同”,而不是“表演完美”。下面这三个技巧,每个都有具体步骤和例子,你看完就能用。
头等板斧:准备阶段——做“减法”,别让“完美”拖垮你
很多人准备演讲时,总想着“把所有内容都塞进去”,结果稿子写了十几页,背到凌晨也记不住。其实,好的演讲不是“信息越多越好”,而是“核心越清晰越好”。记住一个原则:10分钟的演讲,只讲1个核心观点+3个支撑例子。
具体步骤:
1. 先定“一句话核心”:用一句话说清楚“你想让听众记住什么”。比如你讲“时间管理”,核心可以是“每天留1小时‘不被打扰的时间’,效率能提升50%”。
2. 找3个“接地气”的例子:例子别用大道理,用你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。比如讲时间管理,你可以说:“我之前每天被微信消息打断8次,后来试了‘早上9-10点关闭消息通知’,结果那天写完了平时两天的稿子。”
3. 给稿子“留缺口”:别把每句话都写死,在关键地方标上“这里可以举个较近的例子”“这里可以反问听众”。比如你讲完一个例子,加一句:“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?”这样既能互动,又能给自己“喘口气”的时间。
例子:我同事小张之前要在行业论坛演讲,一开始准备了20页PPT,紧张得不行。后来按这个方法,把核心定为“小团队做内容,要聚焦‘一个痛点’打透”,例子用了他们团队从“什么都写”到“只写职场新人焦虑”,粉丝涨了3倍的故事。较后演讲时,他没背稿子,就带着3个例子的提纲上台,反而讲得很自然,结束后还有人找他请教。
第二板斧:开场30秒——用“钩子”抓住听众,也稳住自己
演讲较紧张的就是前30秒——只要熬过这30秒,后面会越来越顺。怎么熬?别一上来就说“大家好,我是XXX,今天我要讲的是XXX”,太干了,听众没兴趣,你也容易紧张。不如用“钩子开场”,快速拉近距离。
3个好用的“钩子”:
1. 讲个“反常识”的小事:比如你讲“沟通技巧”,可以说:“上周我和领导汇报工作,只说了3句话,他就说‘这个方案我批了’。你们猜是哪3句话?”
2. 问个“戳痛点”的问题:比如讲“谈判”,可以问:“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:明明自己占理,谈判时却被对方说得哑口无言,事后越想越气?”
3. 说个“自己的糗事”:比如你紧张得手抖,可以笑着说:“其实我上台前10分钟还在洗手间背稿子,结果刚才差点把水杯碰倒——看来紧张这事儿,真不分新手老手。”(自嘲反而能让听众放松,你也会跟着放松)
重点提示:开场后别急着往下讲,先做一个“3秒停顿”——微笑着看一眼台下,等大家安静下来再开口。这3秒看似浪费,其实能帮你稳住呼吸,也能让听众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。
第三板斧:过程中——用“小动作”转移紧张,用“互动”拉近距离
演讲中如果突然紧张怎么办?别硬扛,用“小动作”转移注意力。比如:
手不知道往哪放?可以拿一张卡片(写着核心提纲),自然地拿在手里,或者轻轻放在讲台上;
声音发抖?试试“放慢语速+加重关键词”,比如“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,是怎么用3个技巧,把演讲的恐惧变成开口的勇气”(加重的词放慢说,既能稳声音,又能让听众抓住重点);
怕忘词?提前在PPT上标“提示词”,比如讲到例子时,PPT上只写“小张的故事:从20页到3个例子”,看到提示词你就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另外,多和听众互动。不用搞复杂的游戏,简单的“点头提问”就行。比如你讲完一个观点,问:“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有没有道理?”哪怕只有几个人点头,你也会感觉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”,紧张感会少很多。
谈判恐惧的“应对四步法”——从“不敢开口”到“有理有据”
谈判的恐惧,往往来自“怕冲突”“怕被拒绝”“怕自己亏了”。但谈判的本质不是“谁说服谁”,而是“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”。下面这四步,帮你从“被动妥协”变成“主动掌控”。
头等步:谈判前——用“需求清单”搞清楚“自己要什么,对方可能要什么”
很多人谈判时紧张,是因为“心里没底”——不知道自己该坚持什么,也不知道对方会怎么出牌。其实,谈判前花30分钟列两个清单,就能心里有数:
清单1:自己的“底线+目标+筹码”
底线:什么条件绝对不能让步?比如你谈薪资,底线是“月薪15k”,低于这个就不接受;
目标:理想情况下,你想拿到什么?比如“月薪18k+年终奖”;
筹码:你有什么能打动对方的?比如你应聘时,筹码可以是“我有3年同类工作经验,之前带的项目帮公司省了20万成本”。
清单2:对方的“可能需求”
站在对方角度想:他为什么要和你谈?他的痛点是什么?比如你和客户谈价格,客户可能的需求是“预算有限”“怕质量没保障”“想快点交付”。把这些写下来,谈判时就能“对症下药”。
例子:我朋友小李之前和房东谈续租,房东要涨2000块房租。小李提前列了清单:自己底线是“较多涨500”,目标是“不涨价”,筹码是“自己住了3年,从没拖欠房租,还帮房东介绍过租客”;房东的需求可能是“想多赚钱”“怕租客不稳定”。谈判时,小李没直接说“太贵了”,而是说:“房东,我知道您想涨房租是担心收益(先认可对方需求),但我住了3年,房租都是提前交,上次您房子漏水,我也是自己找人修的(摆筹码)。如果这次不涨价,我可以再签2年合同,您也不用再找新租客(给对方好处)。”较后房东只涨了300,双方都满意。
第二步:沟通时——用“开放式提问”让对方多说,你少“被追问”
谈判时较被动的,是对方一直问你“为什么”“凭什么”,你忙着解释,结果被牵着鼻子走。其实,你可以反过来——用“开放式提问”让对方多说,既能了解他的真实需求,又能减少自己“被追问”的压力。
3个万能的开放式提问:
“您觉得这个方案,哪些地方需要调整?”(让对方说具体问题,而不是笼统地“不行”)
“如果我们能解决XX问题(比如价格/交付时间),您还有其他顾虑吗?”(锁定核心分歧)
“您之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?当时是怎么解决的?”(从对方的经验里找突破口)
重点提示:对方说话时,一定要认真听,别着急反驳。可以边听边点头,偶尔说“嗯,我明白”“您说得有道理”。这种“积极倾听”会让对方感觉被尊重,谈判氛围会更轻松。
第三步:遇到冲突——先“情绪隔离”,再“摆事实”
谈判难免有冲突,比如对方突然说“你这条件太离谱了,不谈了”,很多人会瞬间慌了,要么妥协,要么吵起来。其实,这时候较该做的是“情绪隔离”——把对方的“情绪”和“观点”分开。
具体做法:
1. 先接情绪:比如对方生气,你可以说:“我理解您现在觉得这个方案不太合理,换作是我,可能也会有顾虑(先认同情绪,别对抗)。”
2. 再摆事实:接着说具体的理由,用数据或例子支撑,别用“我觉得”“我认为”。比如谈价格时,你可以说:“我们的成本是XX,比同行低5%,而且包含3次免费维护(摆事实),您可以对比一下其他家的报价(给证据)。”
例子:之前有个学员和供应商谈交货期,供应商说“较快也要20天,你催也没用”,学员没慌,先说:“我理解赶工确实辛苦(接情绪),不过我们项目15号必须上线,晚一天就要损失5万(摆事实)。如果你们能15天内交货,我们可以多付5%的加急费(给好处),您看能不能协调一下?”较后供应商同意了18天交货,双方各退一步。
第四步:收尾时——用“双赢话术”让对方觉得“没吃亏”
谈判结束时,别只想着“我赢了”,要让对方也觉得“这是个好结果”,这样后续合作才顺畅。较简单的方法是“强调共同利益”。
常用的双赢话术:
“这次合作虽然在XX上做了让步,但我们在XX(比如长期合作/后续服务)上达成了一致,以后咱们互相支持,肯定能一起把事做成。”
“我知道您这次也做了不少调整,特别感谢您的理解。后续如果有需要我帮忙的,随时开口。”
比技巧更重要的:用“脱敏练习”让恐惧“习惯成自然”
较后想说,技巧是“工具”,但真正消除恐惧的,是“练习”。就像学骑车,一开始怕摔,但骑多了,身体自然就会平衡。演讲和谈判也一样,你需要经过“脱敏练习”,让大脑慢慢适应“上台”“开口”的场景。
3个日常就能做的“脱敏练习”:
1. “1分钟演讲”挑战:每天花1分钟,对着镜子或家人,讲一个小话题(比如“今天吃的午饭”“较近看的一部电影”)。不用追求完美,能自然说完1分钟就行。
2. “模拟谈判”游戏:和朋友玩“砍价”游戏,比如假装买东西,练习“说需求”“提条件”“找筹码”。一开始可以简单点,比如“这个杯子50块太贵了,30块卖不卖?我多买两个”。
3. “小场合试水”:别一开始就挑战“千人演讲”“百万合同谈判”,先从“部门小会议发言”“和同事协调工作”开始。每完成快速,就记下来“这次哪里做得好,下次可以怎么改进”,小成功积累多了,大恐惧自然就没了。
其实,演讲和谈判的恐惧,从来不是“性格缺陷”,而是“没找到方法的暂时卡壳”。你不需要成为“演讲大师”或“谈判专家”,只需要掌握那些“能让你稳住阵脚”的技巧,加上一点点“敢开口”的勇气。下次再遇到需要演讲或谈判的场景,试试今天说的方法——先深呼吸,告诉自己“我有准备,我能行”,然后开口。你会发现,那些让你紧张到睡不着的“恐惧”,其实没那么可怕。
- 详情请进入南宁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nnxlc.5zix.com/news/139879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南宁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掌握演讲和谈判技巧的全部内容。